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2022年版)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对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促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掌握,以及运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自身职业行为的基本能力,使申请人自觉践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
(一)命题依据
根据此《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科考试大纲及说明》,参考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结合广西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做好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不断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原理、规范和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2.科学性原则。
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工作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客观性原则。
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 反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基础性原则。
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
5.公平性原则。
面向全体考生,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6.人文性原则。
全面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了解水平。
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模仿、辨认、区分、比较、复述、再现。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比较、简述等。
2.理解水平。
领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修养途径,能够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有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等。
3.运用水平。
能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理、规范和要求对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进行解读、分析、推断和预测,能对高校教师践履职业道德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理解道德的含义。描述道德的特征与功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和作用。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本质。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并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2.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
(1)中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国传统师德的理念。掌握中国传统师德的规范。理解中国传统师德的特点。
(2)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西方传统师德的理念。理解西方传统师德的规范。简述西方传统师德的特点。
(3)弘扬中外优秀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理解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共性。理解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差异。说明中西方传统师德对新时代师德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义务的含义、本质及特点。简述高校教师道德义务的作用与履行。掌握高校教师道德义务行为的培养。
(2)高校教师的道德良心。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含义、本质及特点。简述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作用。理解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内容。掌握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培养与践行。
(3)高校教师的道德公正。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含义。理解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本质及特点。说明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意义。掌握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实现。
(4)高校教师的道德荣誉。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荣誉的含义。理解高校教师道德荣誉的本质及特点。掌握如何正确对待高校教师道德荣誉。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道德荣誉的要求。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
理解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了解学术道德的含义。理解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掌握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运用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
(3)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及师德底线。
理解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举措。掌握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机制。掌握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掌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六禁令”。掌握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掌握教师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八不准”。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运用高校教师师德底线解决实际问题。
5.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1)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特征类型。
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理解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特征。说明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类型。
(2)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掌握高校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
(3)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
掌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并能运用师生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4)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人际关系的本质。运用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5)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并能运用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6)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描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依据和标准。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手段和方法。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手段。运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7.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1)高校教师人格的内涵与外延。
了解教师人格的内涵。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内涵。掌握高校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
(2)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基本精神和特征。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力量的内涵和作用。
(3)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掌握和运用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
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特征。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冲击和新要求。掌握“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掌握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相统一的原则。运用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相结合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职前培养与职后养成相衔接的途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掌握学思结合、内省慎独、知行合一、内修外养、遵从礼仪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与分值。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单项选择题 |
10 |
10 |
多项选择题 |
5 |
10 |
辨析题 |
3 |
24 |
简答题 |
4 |
20 |
论述题 |
2 |
24 |
材料分析题 |
1 |
12 |
2.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模块 |
分值 |
约 8 |
|
约 8 |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
约 12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约 18 |
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
约 8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
约 14 |
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
约 14 |
约 18 |
|
总分 |
100 分 |
3.不同难度试题分数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 6∶3∶1。
4.不同水平层次分数比例。
了解约占 25%,理解约占 45%,运用约占 30%。
五、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现象,它决定于
A.社会政治关系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文化关系 D.社会生活关系
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理解。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体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道德一样,同样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然而,这种制约作用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曲折地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直接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一定社会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它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向教育提出对某类人才的需求,并规定高等教育活动的任务、性质、内容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以此来规范和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确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本质。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产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关系。其二,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其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通过上层建筑向教师提出职业道德要求。因此,正确答案选B。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选对一个选项给0.5分。每小题2分)
【例】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的要求有
A.平等尊重 B.虚心请教
C.理解宽容 D.真诚感谢
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对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道德规范要求的掌握和运用。
解析:在工作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与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打交道,教师在处理与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人际关系时,应遵守平等尊重、虚心请教、理解宽容、真诚感谢的道德规范要求。一是在校园里,相对来说高校教师是学历高、学问高、身份高的人群,有个别人会有一种身份优越感,这表现在与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交往中,有可能看不起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因此,在处理与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关系时,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有平等的尊重和礼貌。二是教师学问虽高,但也只是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对管理上的事情可能并不在行。教师要虚心请教有关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三是正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对前来办事或工作的教师都会热情接待的,但有时也有个别管理人员或教辅人员缺乏热情和耐心,对此,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和宽容,做到理性对待。四是高校教师对每一个帮助自己办理事务、解决问题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都应该真诚表达感谢,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可以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更利于今后工作的合作与开展。因此,选项ABCD正确。本题属于应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ABCD
评分标准:
得分 |
答题情况 |
2 分 |
ABCD |
1.5分 |
只选ABC;只选ABD;只选ACD;只选BCD |
1 分 |
只选AB;只选AC;只选AD;只选BC;只选BD;只选CD |
0.5 分 |
只选 A;只选 B; 只选 C;只选 D |
0 分 |
错选、多选或未选 |
(三)辨析题(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例】教育传统习俗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一种内在基础和内在力量。
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手段的掌握。
解析:高校教师行为道德评价的手段或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俗和教师内心信念。其中校内外舆论和教育传统习俗是被评价的行为者外部的手段和形式,教师内心信念则是被评价的行为者内部的手段和形式。它们以各自的方式通过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教育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教育职业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在道德评价中,教育传统习俗有其特殊功能。首先,它是评价教育行为善恶最简易的起码尺度。其次,它是评价教育行为总体善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再次,它是巩固道德评价成果的重要形式。任何社会的教育传统习俗都有两重性;同一社会的教育传统习俗中也有新旧两种因素的对立;旧的教育传统习俗中,既有不适合甚至严重阻碍新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能够继续适合或有益于新的社会需要的因素。要扶持新的教育传统习俗,改造和利用旧的教育传统习俗中的合理因素,形成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新习俗。而教师内心信念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一种内在基础和内在力量,是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对某种教师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信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实现相应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即良心。它具有自觉性、内在性、动力性和强制性,是其他社会力量所不能替代的。综上分析,该命题观点是错误的。本题属于应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要点:
(1)错误。
(2)教育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教育职业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
(3)教师内心信念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一种内在基础和内在力量,是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对某种教师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信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实现相应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即良心。
(四)简答题
【例】简述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共性。
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对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共性的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是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考生了解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共性。传统教师职业道德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化在地域、民族之间横向传递,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着多方面共性:第一,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在强调师生关系这个维度上,西方传统师德普遍重视师生关系的处理,强调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中国传统师德多表现为“师为上,生为下”,纵使师生地位不对等,但在传统师德中师生并非只是非上即下的简单二维关系,而是多维的。师生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维系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成为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第二,强调学思并重,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就教师责任而言,中西方都强调学思结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置于同等地位。西方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教育家也不在少数。如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等。第三,注重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在教师的责任上,中西方师德在帮助学生分是非、明善恶上是有共识的。韩愈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善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区分是非曲直,明辨善恶。而柏拉图认为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划清其自身行为的是非界限,指明正确的道路是教师的责任。第四,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榜样作用。中国传统师德都注重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孔子就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洛克也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认识到自己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教师必须意识到“做导师的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育,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要点:
(1)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2)强调学思并重,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3)注重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
(4)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榜样作用。
(五)论述题
【例】联系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应如何遵守师生间的道德规范要求。
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对高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道德规范要求的掌握和运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要求考生能联系实际掌握高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考核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与学生发生一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也会延伸到教学活动过程之外。而师生关系的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关系主导一方的教师,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应该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要求,主动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作为成人关系的基本要求。在高校,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比较谦卑和恭敬。作为教师,在接受学生这份尊敬的同时,对学生应给予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即使学生有不当举止,教师也不能居高临下、目中无人、冷漠对待,而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否则就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它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具有表现为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具体包括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再次,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运用同一标准评价学生、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要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到倾听学生正当呼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要点:
(1)观点部分:
①平等尊重;
②关心爱护;
③公平对待;
④排忧解难。
(2)联系实际展开适当论述(略) 。
(六)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例】T老师是广西某高校的一名“90后”教师,毕业之初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
由于自己是硕士毕业留校的,身边多是博士同事,T老师感觉压力很大。他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技能。面对部分学生感到思政课枯燥无味的现象,T老师不断琢磨,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思政课“活起来”。他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不久通过了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第一名,并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后来,T老师又获得了广西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很快成长为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骨干,他的课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作为班主任,他经常到宿舍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生活方面的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上的难题,回应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因为长期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亲切地称他“T哥”。
作为思政课教师,他经常关注社会舆论。媒体经常披露的师德失范现象,诸如散布不当言论、学术造假、评奖徇私舞弊、性骚扰、泄露考题等,这些都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下定决心,坚定政治方向,在心里筑起道德防线,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好老师标准的理解。
(2)联系自身实际,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的角度,谈谈你如何向T老师学习?
考查目的:运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联系实际掌握“四有”好老师的标准。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当代好老师有四个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高校教师首先要有师志: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理想信念关乎历史使命,使命意味着个人的前进方向,应认真思考“为谁教”与“为何教”。“师志”是实现“四有”好老师的动力来源。其次,要有师德: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的核心是加强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价值不仅体现在教师自身的发展进步中,更反映在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教师有对教育事业最崇敬的良心,有能主动、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品质。再次,要有师能:做有扎实知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决定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以及课堂与课下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乐于施教又勤勉好学,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拥戴。然后,要有师爱: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高校教师应该时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成长,做到对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在学业上甘做人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地开展教育教学。与此同时,对学生严慈相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高校教师要以“四有”教师为目标,通过树立崇高师志、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各种技能和强化师爱四种途径,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要点:
(1)师志: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
(2)师德: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
(3)师能:做有扎实知识的教师;
(4)师爱: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结合材料对以上各要点展开分析(略)。
广西壮族广西招生考试院
2022 年 6 月